動物酶免試劑盒(ELISA Kit)作為獸醫疫病診斷、免疫監測和進出口檢疫的關鍵工具,其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高度依賴于試劑在儲存與運輸全過程中的穩定性。一旦溫控失效或操作不當,極易導致酶活性喪失、抗體變性或底物降解,造成假陰性/假陽性,嚴重影響疫病防控決策。
根據農業農村部《獸醫診斷制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及主流廠商說明書,絕大多數動物ELISA試劑盒需在2–8℃冷藏條件下保存,嚴禁冷凍(-20℃會導致蛋白結構不可逆破壞)。部分凍干組分雖可短期常溫運輸,但復溶后必須立即冷藏并在規定時間內使用。

儲存管理要點:
專用醫用冷藏柜(非家用冰箱),具備溫度實時記錄與超限報警功能;
試劑盒平放,避免堆疊過高導致底部受壓變形;
不同批次、不同項目試劑分區存放,標識清晰(品名、批號、有效期);
開封后未用完的板條須密封干燥保存,并在3–7天內用完(依說明書為準)。
運輸過程控制:
采用帶溫度記錄儀的冷鏈箱,內置冰排或相變材料,確保全程2–8℃;
夏季高溫或長途運輸時,建議使用主動式溫控物流(如冷藏車+GPS溫控追蹤);
收貨時立即檢查溫度記錄曲線,若出現>8℃或<2℃段落,應拒收并啟動偏差調查。
此外,建立試劑全生命周期臺賬至關重要,包括采購日期、入庫驗收、領用記錄及失效處理。定期開展期間核查——如用質控樣品驗證試劑性能,可提前發現隱性失效。
某省級動物疫控中心曾因將試劑暫存于無溫控的辦公區,導致一批口蹄疫抗體試劑靈敏度下降,誤判多個養殖場為“免疫失敗”,引發不必要的撲殺。此案例警示:冷鏈不是“可選項”,而是“生命線”。
總之,動物酶免試劑盒的溫控管理必須貫穿“出廠—運輸—倉儲—使用”全鏈條,唯有制度化、可追溯、強執行,才能保障獸醫診斷數據的真實可靠,筑牢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屏障。